元至正十一年,天下大亂,白蓮教徐壽輝圻水建都稱帝,國號“天完”。張士誠高郵稱誠王,建國號大周,以天佑為年號。
積弊難返的大元終于走向了戰(zhàn)火紛飛之中,朝堂震動,大元皇帝連忙派遣御史大夫也先不花和丞相脫脫率軍前往鎮(zhèn)壓叛軍,然收效甚微,戰(zhàn)火越燃越猛烈,燒起了許許多多漢人心頭的熱血,也燒遍了大半個神州。
而此時朱元璋等人也決定往濠州投靠明教起義軍,鋒芒漸起,徹底走上了一條布滿鮮血和權(quán)謀的道路。衛(wèi)璧以不便投身明教為由,與朱元璋等人暫別,繼續(xù)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和暗樁,收攏流民建立義莊,又與濠州明教義軍首領和將領交好,多次于危急中相助,人望急劇提升。
經(jīng)過多年相處,衛(wèi)璧有很多事也不瞞著宋青書了,青書便向他獻禍水東引之計,派人四處宣揚徐壽輝、張士誠,大有取元而代之之勢——大元果然將矛頭對準了兩人,派遣汝陽王察罕帖木兒率軍圍剿。察罕帖木兒有勇有謀,先是攻破徐壽輝圻水都城,逼其退走;而后又逼近張士誠部,穩(wěn)扎穩(wěn)打,最終使張士誠大敗數(shù)場,不得已投降大元,被封為太尉。
此時天下風起云涌,江湖亦亂象將現(xiàn)。
就在各地起義軍與元軍多線作戰(zhàn)之時,明教和正道門派之間的矛盾也越發(fā)地凸顯了出來。
所謂的名門正派,雖也不齒為韃子朝堂做事,但也不會公然與之為敵。
名門正派不缺錢不缺糧,家底豐厚,自然也不會光著膀子上陣殺敵。他們所標榜的道德正義,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利益。這些名門正派也許能護住一地的百姓,譬如武當山腳下的城鎮(zhèn),少室山下的村莊,峨眉派所在的地域等。但他們終究無法救國救民于水火之中,偏安一隅的思想太過狹隘,也太過自私了。
更有甚者,這些江湖人士,尚且還做著奪屠龍刀做武林至尊的美夢,真不知當年傳下這口訣的黃蓉若是知道了此事該作何想法?
是日衛(wèi)璧剛安頓好手底下的事,便見得青書快步走來,面帶愁容地說道:“大哥,我須得回武當去,和父親師叔他們一同帶領弟子們參與六大派圍剿光明頂……”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hailanzhixing.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