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之后的禁軍使用的三石強弩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真正的巔峰,除了裝填需要的時間較長,還需要保養(yǎng)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缺點。
在射擊的精度上,無風狀態(tài)下,經驗豐富的弩手在四十步之內可以將散射的范圍控制在人頭大小,在六十步的范圍內依舊可以控制在人的軀干范圍之內。
之所以精確射擊的范圍被限制在了六十步,也就是九十米之內,原因只有一個,這些已經達到冷兵器巔峰的重弩沒有后世那些配套,比如瞄具,以肉眼識別,六十步就真的已經是極限。
瞄具或者說瞄準鏡,這東西聽起來高端,但是也要分種類,真正高端的確實高端,但是低端的也足夠低端。
普通的瞄具和普通的白光望遠鏡一樣,說到底不過是玻璃夾片而已,沒什么特別的技術含量,算不得什么高科技產品。
科技監(jiān)、將作監(jiān)、工兵營也確實用銅管和透鏡做出了重弩可以使用的瞄具,而且試驗過后裝配了瞄具的重弩真的可以將重弩的精確射擊提升到一百五十步。
但是,問題在于,普通的玻璃好做,但是合適瞄具和望遠鏡的透鏡卻沒那么容易制作。
長年累月的嘗試之下,敦煌長公主府的工匠確實熟練的掌握了制作和打磨透鏡的技術,使得長公主府確實有一定的產量。
但是,透鏡這東西用途方面瞄具和望遠鏡是沖突的。
且不論難度的問題,配發(fā)給各級軍校的望遠鏡顯然比配發(fā)給弩手的瞄具更能提升整支隊伍的整體戰(zhàn)力。
更重要的時候,對于一百五十步左右的射擊本質上接近于狙殺,新式的三石重弩確實能做到,但是唐軍明顯有更加適合的東西,那就是八牛弩啊。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